■衡水二中“校園接待日”,參觀者從全國各地湧來,觀摩“天下第一操” 冬季是醖釀和積蓄的季節,是靜心沉潛、厚積薄發的黃金時期。冬日黎明,晨光還未灑向校園,衡水二中學子們緊張又充滿激情的一天已在跑操中拉開了序幕——他們隊列整齊、步伐一致,在震天的口號聲中,透出青春的朝氣和活力。長久以來,衡水二中以聞名全國的“天下第一操”強健着一屆又—屆青年學子的體魄,也激盪着他們的靈魂。 有多火? 各地教育界人士紛紛湧到衡水二中看“天下第一操” ■外地學生在衡水二中操場跑道上實地體驗“天下第一操” 2010年,衡水二中學生常規跑操活動紅遍全國,被網友稱為“天下第一操”“史上最震撼的跑操”。《中國教育報》發表題為《河北衡水二中跑出“天下第一操”》的整版報道,並權威解讀跑操的“蝴蝶效應”。從此,衡水二中的學生跑操這一精品德育活動,被正式冠以“天下第一操”的美譽。 也是從那時起,“天下第一操”和衡水二中的名字一起響徹華夏大地,在全國教育界引起廣泛關注,引發省內許多中學乃至全國各地學校競相效仿。各地學校紛紛將衡水二中學生跑操視頻定為勵志教材,借鑑學習衡水二中“天下第一操”的組織形式,讓學生感受體悟衡水二中的“超越”精神。 多年來,隨着衡水二中“校園接待日”活動的持續火爆,全國各地教育界人士參觀熱情不斷高漲,紛紛從四面八方湧到衡水,感受衡水二中的名校魅力。 2010年至今,衡水二中已累計接待各省區市參觀者42萬餘人。久負盛名的衡水二中“天下第一操”,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們參加“校園接待日”活動必看的內容之一。諸多學校不遠千里組織學生來到衡水二中操場,實地進行“天下第一操”體驗活動,讓學生在“天下第一操”的誕生地親身感受跑操的教育魅力,接受別開生面的勵志教育。 為何火? “天下第一操”是衡水二中勵志教育和養成教育縮影 ■衡水二中學生跑操 以跬步之積,成致遠之功。 10餘年間,衡水二中學生在校的每一日都堅持清晨跑早操和上午做課間操。“天下第一操”每天都在校園呈現,這道風景是衡水二中勵志教育和養成教育的縮影,更是該校學生昂揚向上、超越不止的激情生活的縮影。 經常會有參觀的老師在跑操現場感動落淚,經常會有衡水二中畢業生們感念跑操的日子。那是因為:“天下第一操”不僅是一種要求、一種規範,還是一種態度、一種品質,更是一種追求和目標、一種精神和信念。“事事爭第一,做就做最好,超越永無止境,拼搏永遠在路上。”這是衡水二中發展之路的鏗鏘足跡,是衡水二中人激情超越的微距畫面。 只有潛心奮戰冬三月,才能怒放春暖花開時!衡水二中學生奮發的腳步永不停歇,他們在冬三月的寒風中錘鍊着風骨,在冬三月的冰雪中積蓄着力量。正是有了他們的拼搏與堅毅,來年春天這裏必將滿園芬芳。 衡水二中天下第一操的“蝴蝶效應” ■2010年7月,《中國教育報》報道《河北衡水二中跑出“天下第一操”》 成長效應一:強身健體,健康每一天 學生正處在長身體、學知識的黃金時期,身體是學習的本錢,身心健康是良好學習狀態的基本保障。每天4圈的跑操,三年如一日的堅持,無疑是學生鍛鍊身體的絕佳方式。 成長效應二:吃苦耐勞,堅強每一天 每天早晨5點45分準時跑操,日復一日,天天如此。這是衡水二中給學生別有深意的一堂必修課——吃苦教育。通過這樣的跑操,讓學生學會了慵懶中的奮起、風雨中的堅強、集體中的適應。 成長效應三:點燃激情,奮進每一天 衡水二中的跑操就是在打造激情燃燒的成長樂園。學生們震天撼地的口號喊出了每天奮鬥的激情,點燃了心靈的聖火,撥動了生命的琴絃,讓學生每天都在積極暗示自己:今天我狀態最佳。 成長效應四:步調一致,團結每一天 跑操是一項集體活動。在衡水二中,每次跑操都是一次班級比賽——比集合速度、比排面整齊、比口號響亮、比士氣高昂,同學們潛意識中感到跑操是在捍衞自己班級的士氣、尊嚴、榮譽,學生們跑的是一種團結、跑的是一種合力。 成長效應五:動作到位,規範每一天 習慣養成非一朝一夕之功,規範嚴謹的習慣應該體現在方方面面,跑操規範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。學生跑操時,能在潛意識中把每一個動作都做到位,把規範嚴謹的意識植入內心。 成長效應六:調整狀態,高效每一天 運動是一種很好的心情排解方式。每天的跑操可以成為學生調節心情的一種極佳方式,對緊張的學習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,保證學生時時高效學習。 成長效應七:心無旁騖,專注每一天 專注是一種品質,更是一種能力。跑操大軍中,任何一名學生的心不在焉、步伐錯亂,都可能破壞隊伍的整齊、和諧。在跑操行進中,每一名學生都無比專注,全力以赴。由此,“天下第一操”的整齊一致、氣壯山河,不僅跑出了衡水二中學生的羣情振奮、鬥志昂揚,更重要的是,養成了學生專注做事的優秀品質。 成長效應八:營造氛圍,充實每一天 同學們動作迅速的操場集合、激情四射的操前小讀、氣壯山河的集體跑操,都是在營造一種濃厚的成長氛圍。在衡水二中,每名學生都是良好氛圍的營造者,也是良好氛圍的受益者。他們的高中生活因充實而快樂。 ■文/本報記者薛昕宇■供圖/衡水二中
|